近日有一部喜剧电影《西虹市首富》正在爆笑上映。电影剧情主要讲男主角有一个继承300亿财产的机会,但是在他获得这笔财务之前,他必须要接受一个挑战,且这个挑战不能告诉任何人,这个挑战就是男主要在一个月内花光10个亿,且不能做慈善、不能赠与、不能违法、不能留下任何流动资产。在男主角接受这个挑战后,有一个专门的会计会给他做会计,用来随时记录男主的消费记录。对于这部电影有人看到的是铜臭味的恶俗,有人看到的是满满的现实主义反讽,有人看笑了,有人看哭了,也有人笑完之后心在哭。其实作为小会计来说,透过电影笔者看到,大众眼中会计帐房先生的形象,也联想到现实中会计人的影子,同时也让我深刻一个问题:会计人如何走出账房,走进老板的心房。
关于会计人如何走出账房,走进老板的心房的问题,这个事情是会计实务界普遍存在且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此问题涉及到财务人员职场价值的体现,也涉及到会计人工作能力体现的问题。因为按照传统的观点,会计就是账房先生嘛,大众普遍印象似乎也就是“躲进账房成一体,管他春夏与秋冬”的角色。当然这是外行对财务界的错误理解,近年来随着管理会计等管理理念深入会计人心中,众多财务人开始走出账房,开始探索业务财务的融合,开始财务与业务精细化管理。但实务中还是有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虽然身体已经走出了账房,但心还是很“老实”的停留在账房,思想也禁锢在账房。有的身体和心都走出了账房,但是无法走入老板的心房。以下主要是结合电影《西虹市首富》中会计夏竹来谈一谈个人对此感受。
一:找准会计人的定位
在电影中扮演会计的夏竹,很好的将大众认为的会计角色进行了诠释。不管在从外在形象设计方面(带个眼睛,时刻捧个账本)。还是剧中夏竹和男主角的台词设定,不少地方都是涉及账务的问题。完全符合大众对会计的人物设定:细致,认真,严谨。但是在剧中夏竹的会计工作似乎老板并不看好,因为根据剧情设计老板是需要在一个月内花掉10个亿,而会计夏竹需要算好每一笔花掉的钱,并及时告知老板已经花了多少钱,离花光10个亿目标还差多少。而作为会计的夏竹,根据剧情是不知道老板的“一个月花光和生活10个亿”的目标,同时也没有根据老板非同寻常的花钱模式去分析老板背后的“故事”。因为按照一般的会计思维,会计工作就是把公司的每一笔支出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且对公司的每一项开支都是进行“严防死守”,对于公司开支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程度。这符合很多老板对于会计岗位的设定要求,也是很多公司会计岗位外的同事对会计岗位的认知。所以在剧中会计夏竹对于老板的每一笔支出,都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提出专业角度的质疑,比如老板所有的东西都是租的,而不是买的,那么作为会计夏竹就认为:所有东西都是租的,没有一样属于老板的个人资产。对于老板和租用豪华酒店谈价格时,采用老板自己把价格谈高的方式,会计夏竹认为从没见过这么谈价格的。但是说实话我们没有看到老板对会计夏竹子的满意,或许老板、编剧、导演、甚至观众对于会计的认识,都是认为会计嘛不就是一个管钱管账嘛,你还想干什么。就如同剧中男主台词一样“你只要把账给我算清楚就行”。甚至严格一点说,站在老板“一个月花光和生活10个亿”的目标下,会计夏竹是不合格的。
如果是非会计人士,我们看看喜剧笑一笑就完事了。但是如果从会计专业角度来对夏竹这个角色进行分析的话,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去探讨分析的。当然有会计人员说:“这和我们日常的会计工作不相符”。部分会计人员认为:“我们日常会计工作虽然也是对各类经济事项进行核算,并利用各种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战略预算控制,精细化成本管控,成本费用分析等等)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管控分析。而电影中是如何尽快在一个月内花掉10个亿,实务中不存在这样的场景设定。”如果只是这么片面的理解的话,那确实现实会计工作中可能不存在这种设定,但是我们将思考向问题的深层逻辑推进,会计的工作难道只是天天守着报表项目的“库存现金”,不许进不许出?会计的工作只有数字算出的“盈亏平衡点”,才能开展日常经营?会计工作仅仅只是预算/核算短期盈利项目不考虑未来长远战略目标?会计工作单单就是和各个部门的费用报销控制和报销发票扯皮?如果你真是这么做的话,你可能符合一般老板对“账房先生/女生”的理解,也符合业务部和同事眼中的“账扒皮”的形象。那么会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会计工作就是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在公司设定的目标下,以会计专业角度为切入点,融合企业业务实际,进行最大限度的达到公司目标。打个通俗的比方:会计应该就是未来的智能无人驾驶的系统或者智能导航仪,在交通法规下,根据人们设定的目标,预算各种出行方案,选择最优出行方案,并结合各种路况,提出专业的、便捷的行驶方案,且一路提供可视化的各种数据和参数,以前满足人们达到目的地的需求。当然人们的目标,当然不只是最快最安全的达到目的地,可能有人需要满足沿途风景最好的路线,可能有人需要满足沿途美食最多的路线,也不排除有人爱看热闹需要去最堵车的路线。所以这么分析一下,我们以这个角度来理解工作,来分析电影中会计夏竹的工作。就如同我上面所说会计夏竹并没有完成目标下的会计工作。因为会计夏竹和实际工作中很多“专业”的会计一样,总是以将事后的各种数据,汇报给老板,并据此得出会计人的理解,并告诉老板个人建议。那么不管夏竹会计用多么专业的大数据,用多么高深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公式得出的数据分析报告,其和总目标“一个月花掉10亿”的总目标只会越来越远。
二:多维度审视会计工作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会计夏竹为什么没有很好的完成其岗位职责的工作呢?当然你们可以说是,她压根不知道老板的一个月花掉10个亿的目标。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她是无法完成工作的。但是我要说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我们是不是首先要了解我们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就是公司的目标或老板的目标。因为会计活动必须服务企业总目标,而不是展示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多好或者资质证书(不是说这些不重要,只是说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服务企业总目标)。试想一下如果变色龙的变色能力,不是时刻服务于其自身的防御和保护目标,变成了其向别人展示炫耀其色彩美丽时候,那么此时它不是已经丧失了自我防护的能力,就是已经成为别人的笼中之物。那么按照电影剧情设定,老板是不能告诉会计夏竹的一月花10个亿的目标,也根据剧本设置会计夏竹也没有对老板的非同寻常的花钱模式展开分析和调查。那么站在实务中来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在企业做会计,老板对于很多商业活动和日常经营,也不会将所有商业活动的想法和未来发展蓝图全部告诉会计。我们是否也只如同夏竹一样,按照自己的专业,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开展会计工作呢?有会计可能会说:“这有什么可以了解的,现在开公司哪个老板不是一个亿的小目标啊”可是具体到你所在的公司如何在这个盈利这个目标下,细化分解老板心中的小目标呢?是否主动和业务部门去积极沟通了解业务?是否有主动和老板去沟通会计业务之外的商业模式等问题? 是否有对本企业所在行业进行深度分析,并结合自身企业情况做出相关分析?
当我们总是以就会计论会计的思维来进行会计工作时,我们很多时候做的有苦又累,还得不到老板和同事理解。比如我们认为现金流的管控非常重要,其中管控手段之一就是拖延应付账款账期和打款进度,于是对于一些特殊客户的应付账款,就算老板签字了,到我们手上,我们总是能通过自己认为的现金流管控进行拖延。须不知某些供应商的货款支付不及时可能直接影响后续供货,老板知道你这管控手段可能也只能对你无语,甚至免不了一顿批评会计人可能认为,我这完全是出于为公司好的角度,我这一天天的,早上给供应商编一个借口,中午又编造另一个借口,为了延缓付款。老板还不理解,还要我怎么做才行?其实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其共同的问题就是,会计人总是以自我的认知,出于对公司的好意,最后竟然干成了坏事。笔者个人总结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总是“以会计之心,度老板之腹”。此处的会计之心指的是会计人员自己固守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我们需要开展一个项目,我们可能做出项目预算,然后根据预算的数据来告诉老板,这个是亏的,千万不要做。且不说预算的数据的准确性,那么老板固执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不去理解,反而背后说老板真傻?比如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老板对于某些客户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的业务,会计此时从会计核算上说这个亏了,从税法角度说低于成本可能存在风险。会计核算上亏了,那么业务上老板是怎么思考的呢?可能为了其他产品呢,可能前期市场战略呢,可能长远客户考虑呢。那么税法上低于成本存在风险,那么按照税法规定操作并解决就行了。
还有比如对于公司前期开发销售市场,在销售人员的前期各项费用开支比较多,但是前期业务可能较少甚至没有,会计人员对于业务人员各项报表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制作报表分析表,分区域分地区来看业务员报销和业绩比对,甚至对于个别业务人员报销比较多,会计心中自己就开始对业务人员进行干预,给老板吹耳边风“前期业务没有,报销很多账上不好看”、“这么干肯定不行,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法有规定,我们收入太低,招待费支出太高了”、“以我多年的管控报销经验,业务人员报销太多,存在风险”。这些会计人的说法在实务中大行其道,有的老板就喜欢会计给他“通风报信”,还有的会计深谙此道,认为只有所谓的多和老板沟通,就是揪出员工某某报销上的单据问题、报销的发票问题等事无巨细汇报,好让老板认为会计认真负责。但是如果从职业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会计们这些所谓的说法和小心思,确实有不厚道和缺乏职业素养之嫌。对于公司前期开发市场业务员报销的问题,财务当然可以制作相关精细化表格,以供相关部门和老板做分析,但是此时我们不要跳出会计专业的维度,不要以“老板”自居。再说老板会不知道前期开拓市场需要的费用?商业上没有投入就可以有回报? 至于会计人员的其他说辞,什么多年的经验,报销费用过高存在风险,我想问这是吓唬老板不懂?还是自己不懂?还要什么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问题,我想问公司所有的会计和税法行为是服务企业总目标的,只要企业业务真实、合理、合法。至于税法怎么规定的就怎么操作。会计之所以会形成以上观点,根本原因在其未有真正的老板思维,总是站在会计的角度,以我的初衷完全是为了老板好,以我的专业告诉老板你这么做不行,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数据告诉我,老板你这么做不行。在这种思维下长期以往吃力不讨好,会计人员只能顾影自怜:“老板笑我太疯癫,我笑老板看不穿”。
现实中会计们,除了保持应有的会计专业的基本素质(比如细致,认真,严谨,负责),更多的需要跳出会计本身这个角色的维度,以更高的维度或者视角来审视财务工作。或者说会计需要随时切换两个角色,以老板的眼光和角度来审视总体会计目标及工作,以会计本身专业的角度来将工作落实执行。而不是时刻以“我就是一个会计”、“我就是一个算账的,我不是账神”、“关于公司业务的事情我不了解,其实我只是一个小会计”等看法。
三:做好向上管理,打开老板心房。
电影中会计夏竹最终以爱情,打开了男老板的心房。站在此文会计专业的角度,会计夏竹在专业上是没有通过个人专业能力,打开老板的心房的。实务中你也不可能寄希望于通过爱情打开老板的心房,因为一般成功老板的背后都有一个老板娘,甚至有一个做出纳的老板娘。所以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的提高专业能力,通过专业知识打开老板的心房。
实务中确实存在如同电影男主一样的老板,也就是其行为模式非同常人,且又不会主动和我们沟通其想法。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去洞察老板的想法。实务中还有很多老板是对于财务问题略懂一二,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道听途说的二手财税知识和信息。这种老板区别于对于财务完全不懂的,此类老板最大的问题是,你要如何说服他,而不是被他带跑偏了。这就涉及到如何对老板们进行向上管理,也就是沟通的上管理。
如果给你一次做编剧的机会,如何让会计夏竹制定一个月消费10亿的财务计划呢?“当夏竹给男主角当会计的第一天,夏竹应该尽可能多了解此公司或此老板的需求,当然剧本写的是男主角不会告诉其他人他一个月花光10个亿的目标,但是随着后面男主角非同寻常的花钱方式,会计夏竹应该对此进行背景调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了解老板的真实意图。然后制定一个详细的一个月花掉10亿的预算,然后开始针对预算项目分项目按天进行分解执行。”如果剧本这么写,看似没有问题。但是把剧本放到现实中去,实际中最大的问题不是财务人员调查出老板的真实意图后,然后制定消费掉10个亿的预算。而是在这个计划过程中,夏竹会计如何和老板沟通好,根据男主的性格特点,此类老板个人意见比较多且比较固执己见。那么最后的问题不是会计出个预算就完事了,而是更多的是如何从专业的角度结合企业实际,将预算或者消费方案,说服老板,甚至如何做到向上管理,最后将方案最终落地。
实务中向上管理说来容易,做来很难。因为不同的老板性格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需要的沟通手段和方式也是不同的。不管我们看了关于沟通的书籍,还是上了向上管理的培训课程。实际具体操作层面,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账房外的事情,不是百度一个制度和文件,不是搜索一个财税文件,不是复制一个会计管理方案所能解决的。此处只做抛砖引玉,具体自行学习实践。

(来源:视野论坛,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